当前位置:首页 > 社科成果

视力保护色:
浙江沿海渔俗文化研究
发布日期:2015-04-25??????信息来源: 市社科联 ????????????浏览次数:

《浙江沿海渔俗文化研究》是玉环社科联黄立轩负责完成的2013年市社科规划课题(课题编号:13GHY08)。课题建立在广泛的社会调查和田野考察的基础之上,立足于民俗学的立场,以调查的第一手资料、相关的文化材料为基础,在多学科的观照下,综合运用民俗学、考古学、文艺学、民间文学、海洋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浙江沿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作理论和文学梳理,课题成果是一部史料翔实、论据扎实的学术性科普著作,又是一部文采飞扬、富有诗性的渔俗文化史记。

人类生命来自海洋,人类文化起源于海洋,海洋文明和文化对人类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海洋文明和文化是正确了解、把握和建设海洋的基点。课题探讨了沿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沿海民众生活之间有机构成的内在结构,研究了沿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众生活中的特殊功能、独特地位,尤其是对当今民众生活中客观存在而又不断创新的现象,并从理论层面作进一步的思考,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对策,可以说填补了浙江沿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中的一块空白。

课题成果著作共分十二章共八十六节。作者沿着浙江亘古不绝的文化脉络,对浙江沿海的渔船、船饰渔服、渔乡建筑、民间舞蹈、民间曲艺、民间戏曲、民间工艺美术、渔谚歌谣、渔乡风俗等方面进行叙述研究,著作的价值在于:

1、把浙江考古有影响的重大发现和研究融入书中。通过考古成果将残断的历史碎片连缀得尽可能完整,将消失的历史变为摸得着的现实,在纵横历史、解读历史的考古脚步里,将那些生动的,却鲜为人知的考古经历、参观感受讲给读者听,不知不觉中使得考古成果被大众所接受,完成了深入浅出的考古学的科普效果。

2、从独木舟到万吨渔船的演变历史,从神话中的原始岛民到现代的东海渔民,从渔民的造船习俗、生产习俗到船饰渔服,从渔乡传统节日到渔家生活风俗……书中系统地、分门别类地作了详尽介绍,阐述了浙江沿海渔俗文化的内在精神和内在价值,对于所有关心与热爱渔船、渔俗文化的读者了解浙江沿海的渔俗文化具有很大的帮助。

3、抓住了浙江历史文化的一个重点难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进行研究。浙江,这块五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古老大地上,曾经积淀了著名的“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而在后世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传承与创新,又积累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在那些或者沿海,或者靠山的城镇与乡村,生发了曾经广受民众喜爱的各类文化形态,唱、舞、绘、刻、演、锻、雕,在这些多样的表现形式中,一代一代的人获得了精神上的享受与满足,丰富了原本可能平淡无趣的生产和生活。这些保留了民族历史记忆、凝结了民间智慧、融合了大众情感、体现了地域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需要更多的人去认定和抢救,并通过有形的方式,来保留文化记忆。如果不去抢救和保护,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文化记忆和民族传统,就会迅速地离我们远去。

(课题负责人:黄立轩

课题组成员:黄芑峥

作者单位:玉环县社科联 ?同济大学)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
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